首页 > 选课中心 > 《结构思考力®-透过结构看问题解决》

《结构思考力®-透过结构看问题解决》


课程背景:本课程将带你透过结构扒开“问题” 的伪装,看清问题的本质,提供更多的视角和方案。让您对“问题”建立正确认知,在面对“问题”时,能够系统思考,并找到解决方案。掌握结构思考力三层次模型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步骤,运用工具,对“问题”进行界
返回列表


课程背景:

本课程将带你透过结构扒开“问题” 的伪装,看清问题的本质,提供更多的视角和方案。让您对“问题”建立正确认知,在面对“问题”时,能够系统思考,并找到解决方案。掌握结构思考力三层次模型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步骤,运用工具,对“问题”进行界定,拆解、重构,找到关键逻辑,设计可行方案,制定实施计划。


课程收益:

对组织:

提高管理效率:让“猴子”待在该待的地方,避免员工总是把“问题”抛给管理者

让组织更专业:通过系统有效的解决问题并形成专业的解决方案

拓展思考维度:使员工更容易快速、有效地抓住问题的本质并形成有效的解决方案

对个人:

独立思考能力:跳出思维误区,能快速有效的通过结构识别问题的本质

问题分析能力:在短时间内找出问题的具体原因,并制定有效的解决方案

方案写作能力:能基于问题的关键逻辑和不同假设,形成多个方案,让方案更严密



课程破冰+团队建设

中美教育差异

前导练习:认知思维误区

课程导入  结构思考力是完善思考结构的科学思维 

解决问题三原则

练习1:从结构的角度思考问题

通过结构看问题五步骤

确定小组课堂实战课题,选取企业当前真实问题

练习2:运用五步骤整体认知课程逻辑

理论认知1:思考的核心模型-结构思考力三层次模型

工具1:金字塔原理


成果落地:通过对结构思考力三层次模型的了解,探寻思维的路径和步骤,建立基本结构化认知,掌握结构思考力的核心技能。


第一章  理解——基于根本目的定问题

第一步:识别问题(现实-期望=问题) 

练习3:清晰、准确地描述“现实”

期望:可见、可感知的结果性状态(SMART原则)

练习4:用SMART来表达你的期望

工具2:描述现实的5W1H要素法   

工具3:描述期望的SMART原则

工具4:问题认知模型

工具5:期望“万能公式”


描述问题(问题陈述表与问题描述话术)

问题陈述表:观点背景、成功的标准、决策者、相关方、受到的限制、涉及的范围

参考话术

练习 5:描述本组的问题

工具6:问题陈述表与参考话术


成果落地:掌握识别问题的基本公式:现实-期望=问题;能够准确、客观地描述“现实”,清晰表达真实的“期望”,从而跳出思维误区,看清(识别)真正的“问题”。运用问题陈述表对问题进行重构,并用参考话术,对问题进行准确表述。


第二章  重构——基于关键逻辑找方案

结构前导:重构结构使其更接近本质,显性思维结构化

练习6:运用MECE原则突破认知

练习7:看广告判断顺序关系

练习8:帮助警方侦办刑事案件

工具7:MECE原则

工具8:结构思考归纳结构顺序


第二步:拆解问题

练习:9:一起来帮小A找问题

理论认知2:麦肯锡对分析的定义


第二日课程内容:

课程回顾

练习10:将本组问题进行拆解,团队反馈完善问题原因

定量分析法

练习11:运用定量分析法,找到问题关键逻辑

工具9:5WHY模型

工具10:鱼骨图归因分析法    

工具11:定量分析法


成果落地:掌握结构思考力最核心归类分组的工具要求,能在面临问题时有效的觉察自我的思维结构,并通过工具对认知结构进行干预。掌握问题重构的两种方式:自下而上法与自上而下法,能够运用鱼骨图归因分析法对问题进行拆解分析,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逻辑。


第三步:制定方案

练习12:对本组问题表面原因或根本原因进行逆向挖掘

三种换位视角

创新手段:头脑风暴法

练习13:YES,AND&YES.BUT

练习14:通过头脑风暴法设计解决方案

工具12:头脑风暴法

工具13:YES,AND&YES.BUT


成果落地:在逻辑结构思考的沉浸后能够跳出结构,运用多种创新创意工具,充分调动大脑思维,寻找各种角度为问题的解决带来新思路。突破思维定式,打破常规进行思想解放。


第四步:选择决策

练习15:运用优先矩阵选出最优方案

工具14:利弊图

工具15:二维矩阵

工具16:优选矩阵

工具17:项目管理六项终极指标


成果落地:了解从一维到多维的决策工具,有效区分差异及优势,优中选优,运用优先矩阵对方案进行决策。


第三章  呈现——实施改变显成果

第五步:制定计划

练习16:深夜渡河

练习17:甘特图练习

练习18:运用OBR工具将本组课题形成计划

工具18:计划制定OBR模型与甘特图   


成果落地:掌握根据方案编写计划的方法和工具;通过思维的改变,能够预见计划中的风险和变化,并能在实施过程中根据“现场”现场实情情况结合预案和决策机制,保证计划的落实。